壓鑄模具是生產的核心設備,其保養質量直接影響鑄件品質與生產效率。然而在實際操作中,不少從業者因認知偏差陷入保養誤區,反而加速模具損耗,增加生產成本。下面說說五大誤區。
誤區一:僅重故障維修,輕日常養護
部分從業者將模具保養等同于故障維修,僅在模具出現開裂、卡死等問題時才停機處理,忽視日常養護。實則模具在連續壓鑄過程中,型腔表面會殘留合金渣、油污,導柱導套等滑動部位易因磨損產生間隙。若不及時清潔與潤滑,殘留雜質會劃傷型腔,加劇部件磨損,縮短模具壽命,還可能導致鑄件出現飛邊、缺料等缺陷,增加后續維修成本。
誤區二:潤滑過度或選用不當油脂
潤滑是模具保養的關鍵環節,但不少人存在 “多潤滑更 安全” 的誤區,過度涂抹潤滑劑。多余的潤滑劑在高溫下易碳化,形成堅硬雜質附著在型腔表面,不僅影響鑄件表面光潔度,還會堵塞排氣槽,導致鑄件產生氣孔。此外,部分從業者未根據模具材質、壓鑄溫度選用適配油脂,如低溫油脂在高溫環境下易失效,無法起到潤滑作用;而劣質油脂中的雜質可能加劇部件磨損,反而損害模具。
誤區三:清潔操作簡單粗暴,損傷模具表面
清潔模具時,部分人員為追求效率,使用鋼絲刷、砂紙等硬質工具直接打磨型腔表面,或采用強腐蝕性清洗劑沖洗。這種操作會破壞模具型腔的光滑度,導致后續鑄件粘模,甚至在型腔表面形成劃痕,影響鑄件尺寸精度。正確的清潔方式應根據污漬類型選擇合適工具,如用軟毛刷清理表面殘渣,搭配中性清洗劑去除油污,避免對模具表面造成物理或化學損傷。
誤區四:忽視模具冷卻系統的保養
模具冷卻系統直接影響壓鑄效率與鑄件質量,卻常被忽視保養。部分從業者僅關注冷卻水路是否通暢,未定期檢查水路內壁是否結垢。長期使用后,水中的雜質會在水路內壁形成水垢,降低散熱效率,導致模具溫度不均,鑄件易出現縮孔、變形等問題。同時,若冷卻水路接口密封不良,未及時更換老化密封圈,會導致漏水,不僅影響冷卻效果,還可能使模具局部生銹,縮短使用壽命。
誤區五:保養后未做檢查,留存隱患
模具保養后,部分人員未進行檢查便直接投入生產,導致養護不完全的問題被忽視。例如,更換導柱后未檢查其與導套的配合間隙,可能因間隙過大導致模具合模不準;清潔排氣槽后未確認是否通暢,殘留雜質仍可能影響排氣效果。正確做法是保養后逐一檢查模具各部件的配合精度、表面狀態及功能,確保無隱患后再啟動生產,避免因保養疏漏引發生產故障。
